信有所召,少年赴农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源:网络   阅读:1701

作者:杨宇喆、沈文华、边步伟

团队成员:杨宇喆、龚其林、冯喆康、武雪斐、沈文华、边步伟、江章榕、张亚欣、牛雨鑫、任梦璐、吕佩卿、张雨轩

指导教师:尚福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吕嘉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辅导员)、邓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靳浩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成宝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拍摄:武雪斐、冯喆康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在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本团队——生命学院赴晋陕创业促发展实践团,前往山西省垣曲县进行农业调研,赓续爱农初心,勇担兴农使命。

“青山百里环绕,黄河百川奔腾,炎炎日下人挥汗,皎皎月下心澄澈”,描述的就是被誉为“帝舜故里”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2023年8月1日-9月5日,团队在垣曲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进行研农“三下乡”活动,前往垣曲县长直乡、王茅镇、英言镇、古城镇、皋落乡五个乡镇,对当地政府、涉农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单位进行访谈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农业发展成果以及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科技需求。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8月15-8月20日,团队前往长直乡、英言镇、古城镇的街道与乡村,采访农资店老板、水果商贩、村委会主任、种植户等,走到群众身边,用心聆听群众呼声。

经初步调研发现,该地粮食作物种植简单,但经济效益较低。乡村中的青年、中年群众将作物种下,便外出务工,而作物缺乏管理,易受天气影响导致减产。果类经济效益较高,但后期管理困难,种植户学习相关的技术主要依赖自主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成本。

为协调当地粮食经济和果类经济的发展,统筹发挥两类经济各自的优势,该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了许多努力。如,该地某果农提到,在多年前,他一开始开展西瓜大棚种植;3年后,应政府要求,根据土地肥力变化情况,又将原本的西瓜改为种植小麦、玉米;2年后,又在政府的帮助下,换回种植西瓜,如此良性循环,通过轮种,把粮食作物与果类牢牢结合,恢复了土地肥力,也增加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另外,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支持下,该地政府还经常组织种植大户,前往各地外出学习,在与外地优秀种植户的深入交流中,引导了本地种植户与时俱进,吸纳并掌握了各项新技术,如无人智能化拖拉机、无人机、滴灌等,同样解决了“管理成本高”的难题……

实践出真知。过去,我们久居校园,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却对农业发展现状、实际生产情况和农民现实生活并不了解。通过本次下乡调研,本团队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不易,同时还对山西省垣曲县的农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机遇与挑战并行,发展难免遭遇难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地的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诸如:农产品产业结构简单、“三化”程度低、粮食作物收益亟待提高等各种问题。但我们始终相信,有问题便有答案,农村永远是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的实践舞台!后续,本团队将联合相关领域人员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在本次实践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图为团队成员于长直乡西交村了解西瓜大棚建设情况。

图为团队成员于英言镇了解烟草种植、烘干、销售情况。

打造特色乡镇,实现以“特”生存、以“特”发展。

8月23日-8月26日,团队前往长直乡、英言镇、古城镇、皋落乡,对当地特色合作社和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杞柳种植合作社,探索出了“基地+工厂+农户”的移民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为移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500余个,明显提高了群众收入。山西奇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内唯一的艾草加工企业,将从省内收购的艾草制成艾草枕、艾草被、泡脚包等产品,销往省内各大中医院,提高了当地从业艾草相关产业的村民收入。垣曲县娟娟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垣曲县领军的食用菌基地,带动了垣曲县各乡镇30个扶贫点的农业发展……

特色合作社与涉农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先锋军,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与经济效益,无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图为团队成员于垣曲移民杞柳产业园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于英言镇艾草加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镇长亲述,乡村振兴当以人才振兴先行。

8月27日-9月3日,团队分别与王茅镇镇长、英言镇镇长、古城镇镇长以及农科站站长,就当地农业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度交流。

“政府部门农业技术人员缺乏,表现在农技人员数量少、对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可提供的技术帮助有限”“乡镇涉农产业商业化困难、缺乏农产品再加工产业,提供就业数量有限”“‘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怎么留住人才’仍然是目前本地发展遇到的一大重要问题”。镇长剥茧抽丝,全方位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需求,并希望我们团队能提供专业建议与帮助。

“富一方百姓”是乡镇长肩负的使命,这是组织的重托,更是人民的殷切期望。通过与镇长们的访谈,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农业、农民的殷切关心,认识到了他们为践行“把好事办好、把好政策落实”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对王茅镇镇长、农科站站长进行访谈。

图为团队成员对英言镇镇长、农科站站长进行访谈。

在初步访谈结束后,本团队就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篇实践报告,针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总结了农作物种植、自然条件影响、技术人员缺乏、农业推广(引进)合理化、农产品再加工产业、特色农业与种植大户、农业升级、农业推广(外推)等8个主要方向的内容。事后,本团队将实践报告提交至垣曲县农业农村局,并得到办公室主任的表扬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于垣曲县农业农村局提交实践报告后进行的合照。

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讲到,“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本次农业调研中,本团队深入山西省垣曲县农业生产前线,扎根农村,以切身行动响应了回信精神。通过实地调研,本团队全体成员进一步坚定了献身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信念。

在以往的校园学习过程中,学校总是教导我们,作为新时代农业高校学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始终贯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念,为人处世当不忘“诚朴勇毅”之精神,全心全意助力新时代发展。在未来的人生路中,我们也将继续牢记学校与老师们的嘱托,将“中国梦——西农梦——我的梦”结合起来,不负人民,不负青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