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延安正普”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7   来源:网络   阅读:128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延安正普”暑期社会实践队组织12名师生于2024年7月19日-25日赴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7月19日上午,“正普”实践队成员集合,明确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目标和任务,并对此次行动进行分工,确保职责到人,讨论并制定专访和路访的具体流程和大纲,准备需要的宣传资料。

7月20日,“正普”实践队选择小镇人流量较大的街道进行随机访问。主要询问路人平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和场合以及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和困难,了解到在当地主要使用方言,交流过程中发现,在外务工的当地居民少部分会说普通话,常住居民偶尔使用普通话,俗称“延普”(字正腔圆的方言)。在访问结束后,实践队会介绍普通话的优点和学习方法并且发放推广普通话的宣传资料,鼓励路人多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供一些日常用语帮助他们实践。

7月21日,“正普”实践队前往小镇少儿舞蹈班进行访问考察。通过与老师和学员的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同时,实践队精心组织了普通话小游戏和绕口令比赛并设置了小礼品,在此过程中小朋友热情高涨、积极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此次活动圆满完成。在这之后,实践队会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少儿教育机构,扩大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力。

7月22日,“正普”实践队前往青化砭交警支队,与交警同志交流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了解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与群众交流普通话的情况。普通话是官方语言,但不同地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文化习俗、表达习惯和口音等差异都较大,这会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率。实践队就此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在与群众交流时,可以尽量使用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语句并结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确保信息的传达能够被理解。定期进行跨文化沟通并进行公众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和执法流程的了解,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7月23日,“正普”实践队采访本地剪纸手艺人。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居民们向队员们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队员们被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纷纷在居民的耐心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在剪纸的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与居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居民指导下,成员亲自动手剪出了满意的作品。实践队感受剪纸文化魅力的同时体验剪纸艺术并了解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在剪纸过程中与手艺人用普通话交流,帮助手艺人纠正普通话发音。

7月24日,“正普”实践队前往小镇美术班进行普通话交流和推广,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学员在美术创作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开设小课堂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对表现优秀的学员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精心策划的“词语接龙”、“拼音拼读”、“绕口令比赛”“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互动游戏激发小朋友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教师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并设置普通话角——“雅音阁”,鼓励学生定期交流普通话。老师和实践队成员引导学员在游戏中学习普通话的发音和词汇,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发音准确性和语速控制能力。

7月25 日,“正普”实践队前往龙腾砖厂进行访问考察,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情景、问题。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有时候和买家打电话会出现问题,我说话人家听不明白,语言不通就会很麻烦”。所以学习普通话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还能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实践队利用简单的日常对话、工作用语作为切入点,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工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举办普通话小课堂针对个别较严重的方言口音加以纠正,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多尝试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回望这一天的经历,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通话的推广,会搭建不同的桥梁,跨越不同人群,增进人们之间的联系,拉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此次延安之行,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正普”实践队全力以赴。全方位、多角度的推广普及普通话,加深了对延安文化的理解,为促进地区语言交流和文化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广普通话是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正普实践队旨在提高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意识,激发居民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图片: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延安正普”实践队 文字:张欣悦 指导老师:张煜君 王朝)